致敬。
開始文章前,我想給你看兩張照片。
一張是11年前感動中國的“春運母親”。
那時,家里沒通電,下雨還漏水,家里收成勉強能填飽肚子。
這是她在南昌結(jié)束打工回家過年的一幕。
身上背著巨大行囊,一手攬著小孩,一手提著背包,滿是生活重擔(dān)。
另一張,是11年后在家門口拍的。
家里蓋起了鋼筋水泥房,買了各種電器,頓頓都有肉有菜,孩子就地上了學(xué),收入翻了好幾番。
最重要的,笑容滿面。
這是過去8年里,9899萬個脫貧事例的真實寫照。
也是今天我想講的,一個可能沒那么多人了解,但又足夠滾燙的故事。
01
故事的結(jié)局你們也看到了:
300多萬扶貧人嘔心瀝血8年,帶領(lǐng)近1億人脫貧。
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%,提前十年實現(xiàn)聯(lián)合國定下的減貧目標(biāo)。
乍眼看去,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數(shù)據(jù)有多偉大。
甚至有人不惜以各種言論抹黑這一成果。
坦白說,看著這些,我是心痛的。
要知道,對全人類而言,脫貧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。
哪怕再盛世的朝代,哪怕再發(fā)達的國家,也都有飽受饑寒之人。
無數(shù)國家嘗試過許多方法,無不折戟。
貧困,是頑疾。
但今天,我們解決了,成功改寫了世界貧困版圖。
▲深入幫扶村莊開展走訪慰問工作
世界銀行曾測算,按每人每日1.9美元生活費標(biāo)準,1990年全世界極端貧困人口接近19億。
80%集中在東亞、南亞和太平洋地區(qū)。
而30年來,東亞和太平洋地區(qū)貧困人口卻大幅減少,背后最大推動力是:
中國,我們。
你很難想象這其中有多艱難。
▲深入村莊了解產(chǎn)業(yè)情況
新中國成立至今不到百年,曾經(jīng)還一窮二白,貧困是這片土地的常態(tài)。
我看過很多以前落后地區(qū)的影像資料,說實話,不忍看。
很多村子不通電,不通路。
大人小孩只能喝稀粥,尤其是小孩,餓得面黃肌瘦。
吃不飽,穿不暖。
沒資源加上各種天災(zāi)人禍,要說脫貧,比登天還難。
去年遭遇新冠疫情,扶貧變得更為棘手。
世界銀行發(fā)布報告稱,受新冠疫情影響,世界可能新增1億多人進入極端貧困。
一些國際組織也不看好中國能完成脫貧。
壓力空前大。
但就是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下,300多萬人還在扶貧路上死磕。
往大山深處,往落后農(nóng)村,往最貧困的地方去。
不久,中國宣布最后一批貧困縣成功脫貧。
這意味著,中國989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。
只用了8年,完成了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完成的事情。
國外都為之驚嘆:“中國創(chuàng)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奇跡。”
這的確是奇跡,也就我們能這么干。
都說人是自私的,可偏偏就有人舍棄原本優(yōu)渥的生活去幫別人。
數(shù)百萬人前仆后繼。
而這其中,更讓我淚目的是,1800多人犧牲。
02
青山有幸埋忠骨,何須馬革裹尸還。
這是刻在那1800多人骨子里的一句話。
我想也許還有人不知道,2019年的6月,有一條新聞淹沒于熱搜之中:
廣西撫平駐村書記黃文秀遇難。
在當(dāng)時,可能如水花滴入大海,沒泛起多大漣漪。
今天,我想請你們記住這個人。
她做了很多我們不敢,也許一輩子都不會去做的事情。
說來悲痛。
很多人從農(nóng)村出來后,都不會再想回去。
大城市燈紅酒綠,不管拎哪點出來都秒殺農(nóng)村。
但偏有人要回來:黃文秀。
▲黃文秀
外人眼里,這是很傻的事情。
父親重病臥床,干嘛不待在家好好照顧。
更何況自己碩士畢業(yè),好好待在大城市里拿著高薪,舒舒服服過日子不好嗎?
是啊,她的生活原本就很好,沒必要自找苦吃。
這些她都明白,但她更明白,總得有人逆大流。
所以,她放棄高薪,就往大山里鉆。
日子當(dāng)然苦,得跋涉山路,趟過河水,挨家挨戶上門、找項目、籌錢、請專家......
這些看著都覺得很辛苦的事情她沒說過一個累字。
后來她父親重病在床,回家4個多小時的車程,她經(jīng)常來回奔波,心力交瘁。
但都沒跟別人說過。
一個雨夜,山洪引發(fā)泥石流,當(dāng)時她在車上看見別的車被水沖走,自己也很害怕。
往工作群里發(fā)消息:我不懂怎么辦了。
同事告訴她不該冒然涉水,不該走夜路。
她回了句,希望還能吸取教訓(xùn)進而改正的機會。
▲黃文秀生前最后的信息
字里行間都透露著恐懼和無奈,直到現(xiàn)在我都很不忍心看這句話。
這是她最后一句話。
隔天,河里多了一具遺體。
最震撼我的是,后來同事收拾東西時,發(fā)現(xiàn)她的電腦屏幕,還都是玉米田被淹的照片。
她再也沒機會看見那片玉米田褪去洪水。
遺憾的別稱,不止叫黃文秀。
貧困地區(qū)交通閉塞,環(huán)境險惡,本就寸步難行,加上天災(zāi),分分鐘讓人喪命于此。
90后夫妻吳應(yīng)譜和樊貞子,到幫扶對象家中走訪,結(jié)束時和丈夫在路上發(fā)生交通事故去世。
此時的她懷著身孕,最后一條朋友圈還在幫別人推銷土雞:
“本人貧困戶家養(yǎng)土雞,味道鮮美,可送貨上門,有需要的聯(lián)系我。”
余芬,在一個給貧困戶送電視的夜晚出了車禍去世。
隔天是一個貧困戶老人73歲生日,她只是想讓老人在生日當(dāng)天能看上電視。
余永流,在一次工作后突發(fā)疾病離世。
他電腦里,除了工作文檔,還有一封寫給滿月女兒的家書:
“公主殿下,請饒恕臣又不辭而別......”
無字豐碑上,還有許許多多名字,一個個令人淚流滿面的名字。
在那些我們看不到的地方,驅(qū)散貧窮,驅(qū)散愚昧,驅(qū)散黑暗。
03
直到現(xiàn)在,我才明白那句話的真正含義:
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。
不止是那1800多人,還有那300多萬人真的舉火燒出了熾烈的光芒。
從漏雨的茅草屋到結(jié)實不漏風(fēng)的磚瓦房;
從打滿布丁都舍不得丟的衣服到穿上保暖又好看的新衣服;
從一日三餐吃不飽的稀粥到現(xiàn)在有肉有菜的生活;
......
有個從華坪女高畢業(yè)很久的女孩,原本讀不上書,被張桂梅收留到學(xué)校。
如今已成家立業(yè),在大城市生活得很好,還生了個女兒,教育得很好。
還有許許多多不能上學(xué)的女孩,都在華坪女高完成了學(xué)業(yè)。
她們都改寫了自己命運,走出大山,去過更好的生活。
也有的回來,幫著母校教書育人,帶更多人走出去。
她們,都有著愈發(fā)光明的未來。
看著她們,我還是會感到心酸,因為有個一直在負重的人已滿身傷痕:
張桂梅校長。
為了這所免費的女子高中,她硬著頭皮在扛。
自己所有工資獎金都花了進來。
在學(xué)校,又是校長,又是后勤,又是保安。
每天拿著小喇叭催學(xué)生起床吃飯做操學(xué)習(xí)。
到假期,還到山區(qū)里面做家訪,帶著自己的證件和報道,到處求人籌集經(jīng)費。
還常常被罵是騙子,和家人反目。
你們知道嗎?宣布脫貧那天,她是坐著輪椅去的。
肺氣腫、肺纖維、小腦萎縮......全身上下加起來有20多種疾病。
每天她都得吃很多藥,早上吃十多種,中午吃五種。
有時藥很苦,得混著西瓜汁才能吃下去。
她和疾病抗?fàn)幜撕芫煤芫谩?/p>
《感動中國》領(lǐng)獎的時候,她手上纏滿了繃帶。
白巖松說:“大姐這是在拼命啊。”
而她卻說:“拼就拼一點把,現(xiàn)在是當(dāng)媽的感覺。”
寫到這,我腦海里又開始回蕩張桂梅校長的校訓(xùn):
“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,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。我生來就是人杰而非草芥,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。”
張桂梅身上,是300多萬扶貧人的真實寫照。
一個個目光如炬,心懷滾燙。
為有犧牲多壯志,敢叫日月?lián)Q新天。
04
我記得小學(xué)課本里有一篇課文叫《為人民服務(wù)》。
很高興在今天,能看見有這么多為之恪行的人。
我曾以為這些人離我們很遠,后來才發(fā)現(xiàn)并不是。
看過一個扶貧人的微博。
在她微博里,不止是工作。
還有聽歌看劇,會為今天吃到什么好吃的開心一整天,也會為雞毛蒜皮的事情煩惱上很久。
對,她、他們和我們一樣,都是普通人。
只不過,實在不忍同胞飽受饑寒,哪怕預(yù)見前路辛酸,依然愿意前往。
多么樸素而又讓人熱淚盈眶的理想?。?/strong>
除了感謝和致敬,我們能做的,還有記住。
記住這上百萬人,他們曾在這片土地上改寫了貧困。
多年前,魯迅先生曾對中國青年有過一番寄語:
“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,只是向上走,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。能做事的做事,能發(fā)聲的發(fā)聲。有一分熱,發(fā)一分光,就令螢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里發(fā)一點光,不必等候炬火。此后如竟沒有炬火,我便是唯一的光。”
看著他們,我可以拍著胸脯說出一句,中國青年沒有辜負先生所愿。
幾天前,在宣布脫貧那條熱搜下,我看到一條評論,更加篤定。
他說:“我將會成為你,并且像你做的一樣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