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還記得中國手機市場過去的模樣嗎?
從最初階段的諾基亞深入人心,到智能手機剛剛興起時的“中華酷聯(lián)”,再到大浪淘沙后的“HOVM”,手機市場的變化伴隨著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。而現(xiàn)在,新的格局正逐漸形成,華為、“真香”、5G是這個時代的關鍵詞。
根據(jù)IDC在11月6日發(fā)布的中國手機市場2019年第三季度跟蹤報告,我們可以對過去一年間發(fā)生的劇變有更加直觀的認知:2019年第三季度,中國手機市場總出貨量約為9890萬臺,而在2018年第三季度出貨量為1.026億臺,同比減少了約3.6%。
反映到各家手機廠商,便是vivo從2230萬臺出貨量和21.8%份額僅次于華為的地位,降到了1810萬臺出貨量和18.3%份額;OPPO從2100萬臺出貨量和20.5%份額,降到1640萬臺和16.6%份額;小米從1400萬臺和13.6%份額,降到970萬臺和9.8%份額。
被歸類到其他中的幾家廠商生存空間進一步被擠壓,從1240萬臺出貨、12.1%份額,直接下降近六成,僅有510萬臺出貨、5.1%份額。蘋果倒是靠著iPhone XR降價后“真香”效應重獲銷量,從760萬臺出貨、7.5%份額,增長到810萬臺出貨量、8.2%份額。
華為可能是這次市場變革中的最大贏家:一年前為2520萬臺出貨量、24.6%份額,以不大的優(yōu)勢領先于vivo、OPPO排名第一。如今實現(xiàn)了4150萬臺出貨量,市場份額更是達到了42%,差不多相當于第二到第四加起來的總和。
這是什么概念?曾經(jīng)的世界手機霸主諾基亞,在中國市場巔峰時期的份額也不過是40%以上,可以說華為重現(xiàn)了諾基亞昔日的輝煌,而且是建立在手機市場增了數(shù)倍的基礎上。余承東曾在2018年6月表示,華為在中國的份額有望超過40%,現(xiàn)在這一目標得以實現(xiàn)。
華為的耀眼表現(xiàn),跟手機產(chǎn)品實力與品牌影響力共同進步分不開關系。主打的高端系列用拍照能力、硬件性能、工業(yè)設計以及切合主流用戶群體需求的體驗,為華為手機帶來了消費者中不斷提升的口碑,使得這一品牌被更多人所認可。
市場銷售策略同樣重要,具有突出亮點的產(chǎn)品為華為爭取了關注度,給人們提供了去實際了解華為手機的動力。同時華為與銷售渠道的合作也較為緊密,一方面提供了相應的盈利空間,另一方面通過不斷開設線下門店將關注度轉化成實際的銷售成績。
華為手機出貨量在2018年達到了2億臺,今年達成2億臺的時間點更是提前了64天,壓縮出的兩個月證明華為依然擁有強勁的增長勢頭。接下來兩個月華為還將如何增長,未來華為是否還能保持增長速度和領先位置?是中國手機市場最值得人關注的話題之一。
對于華為來說,2019年是禍與福并存的一年。
過去幾年的卓越表現(xiàn),給了華為極大的信心,余承東更是表示華為手機出貨量希望在2019年達到2.5億臺、在2020年達到3億臺。如果能夠達成,甚至能夠超越蘋果和三星,成為全球第一的手機廠商。
按照華為在2018年的增長表現(xiàn)發(fā)展下去,未來兩年的目標并不是天方夜譚,然而從天而降的攔路虎“實體清單”讓計劃難以順利進行。“實體清單”阻止美國公司向華為出售零部件,即使是谷歌服務這樣的軟件也受到影響,讓華為手機難以在歐美等地正常銷售。
來自于海外市場銷售表現(xiàn),是華為過去一段時間重要的增長來源,失去了提供增長的海外市場,無異于給華為手機不斷前進的戰(zhàn)車踩了一腳重剎。在那段時間,不少聲音開始做出猜測,擔心華為難以完成原定目標,甚至無法實現(xiàn)2億臺出貨。
中國國內市場成了華為的“速效救心丸”,P30 Pro為首的多款新品用不俗的產(chǎn)品實力吸引了目光,同時華為手機在國內的動作更為激進,最終使得國內市場反饋撐起了華為一度被人擔憂的銷售數(shù)據(jù),更讓當初目標變得更近。
于是我們看到了華為在國內手機市場中的突飛猛進,從2019年第二季度的3630萬臺出貨、37%份額,一路走到了剛剛出爐的第三季度4150萬臺出貨、42%份額。原本較為穩(wěn)定的“HVOM”四大頭部廠商競爭格局,被華為的突出表現(xiàn)打破。
華為的市場份額提升,并不意味著其余的廠商并沒有做出努力,正相反,vivo、OPPO和小米都拿出了不同于往年的求變態(tài)度。無論是實際產(chǎn)品的表現(xiàn),還是各家廠商的動作,都有此前難以預料的變化。
vivo帶來了過去難以想象的性價比產(chǎn)品iQOO系列,并成功拿下一定份額;OPPO推出了沒有代言人、格調更高的Reno系列,同時有realme品牌和Reno Ace等產(chǎn)品吸引線上用戶;小米則是拆分性價比代表紅米品牌,然后用小米9、CC9產(chǎn)品線進行高端和拍照的試探。
如果將2018年與2019年的國內手機產(chǎn)品進行比較,可以很明顯地發(fā)現(xiàn),2019年的手機在應用新技術、搭載突出賣點上更加激進,也更加迎合細分市場口味。用一句話來說,就是新產(chǎn)品相較往年顯得更“香”了。
讓人意外的不只是產(chǎn)品本身,人口紅利帶來的增長消失后,爭奪市場份額和出貨量的難度陡增,手機廠商們在優(yōu)惠和降價策略上變得更為大膽。無論是哪家廠商,優(yōu)惠的力度和頻率都大大增加,手機實際銷售價格不斷走低,更讓等待低價的等等黨大獲全勝。
這在數(shù)個月之前還是不敢想象的事情,幾乎所有廠商都在嘗試提升售價獲取更多利潤,即使推出性價比機型也被認為并非大動作。“真香機”遍地的情形,不得不讓人感嘆競爭到了血肉橫飛的境地,需要主動放棄相當?shù)睦麧?,才有可能減緩銷量和份額的下滑。
嘗到了降價甜頭的也不只是國產(chǎn)廠商,蘋果在過年期間對iPhone XR等產(chǎn)品的調價動作已經(jīng)引發(fā)了一波購買熱潮,后續(xù)的一系列優(yōu)惠活動更是證明了一個事實:人們不是不愛iPhone了,只是它還不夠便宜。
降價并非長久之計,對于任何一家想要正常經(jīng)營的企業(yè)來說,存活下去固然迫在眉睫,但找到可以維持盈利的角度才是重中之重。“時代造英雄”被再次驗證,進入正式商用的中國5G網(wǎng)絡成了新的救贖,5G的換機潮不僅能提升銷量,更有可能對手機市場再度洗牌。
雖然首批5G手機的上市價格大都接近4000元甚至更貴,但廣泛的關注度也代表了一件事,不少人愿意為5G這個新鮮的賣點購買新機。根據(jù)調研機構數(shù)據(jù),在5G網(wǎng)絡尚未全國大面積覆蓋,可選機型不多的9月,5G手機銷量就已經(jīng)達到了近50萬臺。
各家廠商也力圖在自己的優(yōu)勢價格區(qū)間內,帶來足夠有競爭力的5G手機:華為有Mate 30 5G、Mate 30 Pro 5G以及大屏幕的Mate 20 X(5G);vivo用iQOO Pro 5G和NEX 3 5G獲取中高端用戶;三星也是如此,推出了Galaxy Note 10 5G和A90 5G;向來“便宜大碗”的小米用小米9 Pro滿足了較低預算升級5G的意向。
直到11月,三大運營商才正式公布5G商用套餐,手機廠商卻已經(jīng)在這時做好了產(chǎn)品布局,其中蘊含的熱切期待無需多言。臨近雙11、雙12兩大年末促銷期,5G手機的銷售或許會達到新的高度。
不過這還沒完,歷年來都會在農(nóng)歷新年后推出新一代產(chǎn)品的手機廠商,計劃在2019年年末就帶來更多的5G手機。根據(jù)數(shù)個月以來的官方預熱,華為、vivo、OPPO、小米等廠商的新平臺5G產(chǎn)品將扎堆登場,提前消化消費者的5G換機意向。
5G新品即將大量發(fā)布的背后,還有供應鏈想要在5G時代打個翻身仗的計劃。除了已經(jīng)上市的華為麒麟990 5G,馬上到來的高通下一代高端、中端5G平臺,三星和聯(lián)發(fā)科也打算在5G時代通過新的5G平臺重新獲取供應鏈地位。
“5G一到來,4G手機就黯淡”的觀念已經(jīng)有不少消費者認同,畢竟人都知道新的東西強于舊的。這樣一來,即使是剛剛推出不到數(shù)月的4G手機,也會因5G商用而冷落,迎來降價銷售的命運。
4G手機的低價銷售,以及5G手機的熱烈到來,究竟會給中國手機市場帶來怎樣的變化?一年之后我們就能得到結果,不過現(xiàn)在可以確認的是,無論是領頭的華為,追趕的OVM還是不斷“真香”的蘋果,都在卯足了勁不愿從這班時代的列車上落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