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師和家長,就像兩只船槳。只有雙方朝著同一個方向共同努力,才能讓孩子向著我們期望的方向駛去,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。
在教育的路上,從來都不能是老師或家長的孤軍奮戰(zhàn),更不應該是家長和老師的針鋒相對。
只有家長與老師相互配合,相互支持,合力匯成一束光,才能照亮孩子未來的路!
01
今日話題熱搜“老師因怕被舉報正常批評都不敢”,1.7億的閱讀量和62.5w的互動量。
#老師因怕被舉報正常批評都不敢# 2023年春天,李萌(化名)入職了湖北省一所公立小學,成為四年級的數(shù)學老師。她是我們采訪中被舉報次數(shù)最多的。粗略估算,在春季學期就有十幾次,到最后,她“聽到那些舉報的理由都想笑”。#女教師被舉報十幾次聽到理由都想笑#
1、因為點外賣被家長舉報,家長認為:“身為老師,在小孩兒面前吃外賣,小孩兒回家纏著家長,也要點外賣”。
2、最生氣、最失望的那次,是一位媽媽舉報她“穿的裙子不符合人民教師形象,妖里妖氣,不像正經(jīng)人”。
“我不能接受一個女性用這種詞形容另一個女性。”李萌說,更何況,自己的裙子是過膝的,符合規(guī)定。她對舉報者是誰沒有頭緒,只覺得很不對勁,“頻率有點太高了”,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?
有老師因為晚三個小時回復家長信息或者作業(yè)布置得“太少”而被舉報……
還有一位老師,入職第二天就被家長舉報沒有經(jīng)驗、帶不好班……
因為點外賣被家長舉報,“身為老師,在小孩兒面前吃外賣,小孩兒回家纏著家長,也要點外賣”。最生氣、最失望的那次,是一位媽媽舉報她“穿的裙子不符合人民教師形象,妖里妖氣,不像正經(jīng)人”。
“我不能接受一個女性用這種詞形容另一個女性。”李萌說,更何況,自己的裙子是過膝的,符合規(guī)定。她對舉報者是誰沒有頭緒,只覺得很不對勁,“頻率有點太高了”,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?
不能忽視的現(xiàn)實是,擴大化的舉報正在影響著老師的教學。幾位接受采訪的老師都說,好像“越來越不想管事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。而這背后的隱憂在于,很多老師現(xiàn)在連正常的批評都不敢履行,他說,“跪著的老師,真的教不出站著的學生”。
長此以往,教育的希望在哪里?
微博網(wǎng)友熱議:
跟上文李老師一樣,很多老師也都經(jīng)歷過舉報。
而這背后的隱憂在于,很多老師現(xiàn)在連正常的批評都不敢履行,“跪著的老師,真的教不出站著的學生”。
如今對教師的舉報出現(xiàn)了很多“離譜”的現(xiàn)象,越來越擴大化——捕捉到一些似是而非的影子,與事實相去甚遠。
02、為什么家長熱衷于舉報老師?
教師原本是來教書的,可是卻弄得像是服務員一樣,客戶稍微不滿意就被投訴。
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得到,現(xiàn)在家長與老師之間的關系,遠不如過去那么和諧。
信息時代,網(wǎng)上充斥著許許多多關于老師的負面消息,尤其是一些老師打孩子、收受乃至于威脅家長送禮、對孩子區(qū)別對待的負面新聞,無形中引起了某些家長對老師的敵視。
再加上現(xiàn)實生活中確實有一些“害群之馬”,加劇了這種不信任,使家長與老師之間充滿了防備和敵意。
而一旦老師真的出現(xiàn)某些細微的差錯時,在家長那里就會被無限的放大,將一切過失都推在老師的身上。
另外,家長舉報老師這件事幾乎零成本,同時見效快、“收益”也很大。
打個比方,上面李萌老師有過這樣一段經(jīng)歷,有次男朋友給她點了一份包裝精美的水果外賣,好巧不巧被學生家長看到了。
結果家長誤以為是她收了其他學生家長的禮物,就舉報她可能對學生搞區(qū)別對待。
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,光有訂單截圖還不行,李萌不得不把男朋友找過來,讓他拿出自己的手機,把外賣軟件點開,找到訂單頁面,證明是他自己本人給女朋友點的外賣,然后還要將視頻一級一級的上報。
家長只是一個毫無根據(jù)的懷疑,簡簡單單一個電話,就會讓原本的一件小事,被無限放大。
跪著的老師,教不出站著的學生
從本質上來說,其實家長和老師是處在同一個戰(zhàn)壕的戰(zhàn)友:
二者的最終目的,都是幫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,更健康地成長。
而家長盲目地舉報老師,傷害自己的“戰(zhàn)友”,最受傷的實際上是孩子。
朋友是一名數(shù)學老師,他曾經(jīng)分享過這樣一段經(jīng)歷。
課堂上,這位朋友叫一名同學站起來回答問題,那名同學站起來后一聲不吭。
朋友一激動,說了一句“你怎么傻愣愣地站著不說話”,結果被同學用電話手表錄了下來。
第二天,家長就把事情捅到了教育局,說是自家孩子受到了老師的侮辱。
教育局經(jīng)過研討,覺得這點事不至于上綱上線,就說批評一下老師,讓他給家長道個歉算了。
結果家長不滿意,又找到了班上其他同學的家長,非得逼著要個說法,要舉報到省教育廳去。
最后無奈之下,這位朋友被調離了該學校,只好再換一名老師。
但現(xiàn)在的問題來了,有這樣的家長,哪個老師敢接手呢?
最終結果是這個班整整停了半個月的數(shù)學課,又有一部分家長急了,兩撥家長整天掐架,最后一塊鬧到了學校,學校不得已強行命令另一位老師接手。
但我們不難想象接下來的劇情,碰到這樣的家長,老師又怎么敢教育得太“過火”?
指望“跪著”的老師,教出來“站著”的學生,無疑是癡人說夢。
03、擴大化的舉報行為影響教師的工作
辦公室一位同事在班里批評了一個二年級的女學生,她回家后就跟家長說老師打她了。
好在當時有監(jiān)控,還了同事的清白,但是最后同事還是向家長道歉了,保證下次不兇學生,用正常語氣批評學生。
后臺一位讀者留言:
學生上課玩手機,收手機的時候說了一句還有不到十個月就高考了,你還有心思在課堂上玩手機?
下午就收到教育局的反饋,說被家長舉報了。
家長說她不該當眾收繳學生手機,不該當眾批評學生,讓她的孩子心理受到的傷害!
關鍵是教體局還受理了,并且讓學校寫回復,學校將教室監(jiān)控上交,還讓該教師寫情況回復……
學校有位老師因為晚三個小時回復家長信息或者作業(yè)布置得“太少”而被舉報;
還有一位年輕老師,入職第二天就被家長舉報沒有經(jīng)驗、帶不好班,要求更換一名帶班經(jīng)驗豐富的教師。
學校領導要她檢查朋友圈、微信頭像、聊天背景,究竟哪里有“負面的東西”,讓家長覺得這是個沒有經(jīng)驗的老師。
她翻了很久,直到看到埋沒在很多動態(tài)里的,兩年前發(fā)的一張實習照片時,才意識到,原來家長是帶著這樣一種審視在翻看自己的朋友圈。
我們開全體教師大會時,校領導給大家建議,如果要給孩子罰站,罰站的分鐘數(shù)不應大于他的年齡。
比如這個孩子8歲,就不應該罰站超過8分鐘。
當時所有老師都笑了,這到底是建議還是諷刺呢?
總之,舉報已然成為家長的“殺手锏”,讓老師束手束腳,敢怒不敢言。
同事無奈的說,現(xiàn)在做什么事情不是想著該怎樣教育孩子,而是想著這樣會不會被家長舉報。
不能忽視的現(xiàn)實是:擴大化的舉報正在影響著老師的教學。
身邊很多老師都說“越來越不想管事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 。
作為一名教師,同時又是兩個孩子的家長,我陷入了沉思:在這種對峙下,受傷最深的是誰呢?
04、跪著的老師還能走多遠?
在目前的大背景下,家長舉報教師早已不是新聞,有些家長舉報老師的理由讓人哭笑不得,同事戲稱,這年頭不被投訴的老師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認真負責,讓人好笑又無奈。
這到底是教育的進步,還是教育的悲哀?
我小時候讀書的標準流程是被老師打一頓然后請家長,家長到校以后再打一頓,然后對老師說謝謝。
如今時代已經(jīng)變了,我們也不可能再用老的標準來要求教育了。
可是一位老師整天如履薄冰,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,怎么能用心教好孩子?
把老師弄得噤如寒蟬,學生豈不是肆無忌憚?
若干年后我們的教育會怎樣?
一代的老師要教四五代的孩子,這樣的教育若干年后惡果就會出現(xiàn)了!
唉,我們的教育怎么了?這社會怎么了……
不正確的教育及管理理念,是這一切的根源!
被不正常的家長不合理投訴搞亂原則,不能正確處理這些無理投訴,讓正常的老師不敢教,讓正常的家長不敢坑聲!
據(jù)我這些年的觀察及親身經(jīng)歷,這才是根本原因!
教育越來越無能為力,教師越來越卑微。
如履薄冰的日子總是在要不要負責和要不要獨善其身之間徘徊,也不知道何時能讓教育站起來,跪著的老師還能走多遠?
人人都是老師,人人又都是學生,多一份理解,多一份包容,學會做人才是學習知識的前提,也才是成功的教育。
家長舉報成為家常便飯,受傷的只會是學生。
能遇到一個對孩子負責任,盡心盡力教育孩子的老師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,可是不分青紅皂白的舉報,傷透的不僅僅是一個教師的心。
05、家校溝通需要理解
結果就像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所說的:
“家長不與學校配合,結果都是悲劇。”
即使家長贏了老師,最后輸?shù)目赡苓€是孩子。
誠然,舉報投訴是家長的權利,如果老師確實存在師德師風問題,那么家長去投訴理所應當,也有利于改進老師們的教學行為。
可關鍵在于,如今這種舉報很多時候已經(jīng)變了味道,成為了家長無理由制裁老師的一種“武器”。
只要老師讓家長有任何一丁點的不滿意,家長就可以毫無成本地舉報,找老師的麻煩。
而被家長舉報的,往往是那些真正負責任,愿意對孩子予以管教的老師,打擊的是這些優(yōu)秀老師的積極性。
這里的邏輯很簡單,如果老師想要不被家長舉報,那也很簡單,只要做個“與世無爭”的老師,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學習、成績如何,正常上課、批作業(yè)、對孩子不管不問就行了。
做的事情越少,犯錯的幾率越少,自然也就越不容易被家長抓到把柄。
但仔細想一想,這真的有利于孩子接受教育嗎?
因此,作為家長也要理解老師的苦衷,做好家校溝通需要雙方共同努力,否則家長忙著舉報,老師忙著推卸責任,孩子這學還上個什么勁。
舉報只是一種監(jiān)督的手段,而非家長手中威脅老師的武器。
如果證據(jù)確鑿,那么該舉報就舉報,自然不能手軟,可如果老師真的沒犯什么錯,家長只是為了“搞事情”,最后只會讓老師寒心,孩子受傷。
孩子遇到一個好老師很重要,好老師給孩子傳授知識,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。
但即使再優(yōu)秀的老師,也沒法保證教出一個完美的孩子,再厲害的老師,也沒法保證全班學生考滿分;再負責任的老師,也沒法顧及到每個學生。
老師可以盡職盡責,兢兢業(yè)業(yè),但終究不是神仙,不能想讓誰成才誰就能成才。
好老師是孩子最好的領路人,而好父母卻是孩子終生幸運的法寶。
父母是最好的老師,家庭是最好的課堂,父母不能把孩子送進學校就撒手不管袖手旁觀了。
老師也是為人父母,也懂得父母為生活打拼的不易,但既已為人父母,也要承擔起養(yǎng)育孩子的責任。
好父母,勝過10個好老師,給孩子陪伴與幸福,教會孩子如何為人處世,培養(yǎng)孩子的習慣,這些父母都需要配合老師的教學親力親為。
支持老師,就是支持孩子的教育
教育家陶行知說:“教師的職務是:千教萬教,教人求真;學生的職務是:千學萬學,學做真人。”
那么家長的職務是什么?家長應該與老師站在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,配合老師做好孩子得到教育。
支持老師,就是支持孩子的教育;善待老師,就是善待孩子的未來;
教育最好的關系是:老師盡職盡責教育孩子,家長責無旁支持老師,孩子勤勉努力不忘初心。
老師支持孩子,家長配合老師,這樣才能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。
對于老師來說,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最大的欣慰與動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