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每個中國人自識字起就被長輩教導的行為準則,但正是這樣,一些不法分子才利用人們的善心訛人,讓一片好意的人蒙受欺騙,背負損失。
2013年,四川達川一起戲劇化的三度反轉扶人案,便是這種犯罪方式的 “完美”典范。
2013年,6月15號,9歲的江小云和兩個好朋友放了學正一起回家??斓郊议T口時,他突然發(fā)現(xiàn)有個老奶奶正坐在路邊,嘴里還不停地碎碎念什么。
走近一聽,原來老人不知怎么摔了一跤,痛得站不起來。路人行色匆匆沒人注意到這個受傷的老人。
但就在江小云剛上前正準備扶人時,老人卻反手一把抓住江小云,死死不放。嘴里還念叨著:“就是你撞的我!就是你撞的我!”
幾個男孩被老太突如其來的指控嚇得愣在了原地。老太見幾個男孩不說話,便大聲哭訴著自己被幾個小孩撞了。
幸好離家不遠,很快有人喊來江小云的父親江丕東。此時路邊逐漸圍了許多人,路人們眾說紛紜。
江丕東一到現(xiàn)場剛聽到老太的控訴,揚手就給小云一巴掌:“你看看你干的好事!”
江小云被這一巴掌打愣在了原地,忘了辯解。有些原本為江小云說話的路人見狀,也不敢再替孩子說話。
江丕東立馬打了電話將老太送到醫(yī)院,經檢查,老人大腿粉碎性骨折,需要住院觀察。想著兒子有可能犯了錯,江丕東預先為老人墊付了幾千元醫(yī)藥費。
但他卻沒注意到,兒子此時卻雙眼紅腫,咬緊嘴唇,不忿地看著他。
直到晚上回家,在妻子的耐心安撫下,兒子才說出了事情的真相:“我根本沒有推她!我是想去扶她。”
江丕東了解自己的孩子,兒子雖然調皮,但是卻不會說謊。他此時才知道自己錯怪了兒子,被人訛了錢。
但事情已經發(fā)生了,只能當作買了個教訓。但讓他沒想到的是,沒過幾天,一個不速之客找上了門。
來人名叫龔紅春,自稱是摔倒老太的兒子。江丕東以為是事情真相查明了,剛想問對方老人傷勢如何。
龔紅春卻先發(fā)制人:“你們也太欺負人了!把我媽撞成這樣,給幾千就想了事?!”原來對方不是來感謝,反而是來要錢的。
江丕東十分生氣,當即和龔紅春大吵了起來。江丕東聲稱已經問清楚事情經過,孩子們只是扶人不是撞人,還找來了其他兩家一起作證。但龔紅春一口咬定是三個孩子撞到了老人,還拿出手術單就要求三個家庭賠償。
出于人道主義,也為了息事寧人,江丕東和另外兩家商量,每家出2500元,作為撫慰金捐贈給蔣老太。
但當江丕東想要和龔紅春協(xié)商時,龔紅春卻不屑地表示:“幾千塊錢你們打發(fā)叫花子???!我告訴你們,不拿個100萬出來,我跟你們沒完。”
直到這時江丕東這才暗覺不好,對方可能就是專門訛人的,早日的巧遇也并非偶然!
反應過來的江丕東很快將此事報了警。然而龔紅春聽到報警這個事并不慌張,他堅稱母親當日就是被江小云幾個孩子所撞:“我有證據(jù),我媽的診斷書都在呢,你不報警我也要報!”
不僅如此,他還抬著臥病在床的母親丟在江家門口索要賠款??吹绞軅睦咸胰硕加谛牟蝗蹋尷咸M門,沒想到對方一進門居然在江家賴了兩天。
直到江家人忍無可忍報了警,經過警察協(xié)調,龔紅春才帶著家人將母親帶走。
為了給孩子洗脫罪名,江丕東想到了向路人征詢證據(jù)。但此時已經過去好幾個月,當時也并沒有想到事情的發(fā)展,根本沒有留個心眼。
而龔紅春那邊已經在向警方提供證據(jù)。逼上絕路,江丕東決定拿著“尋人啟示”在案發(fā)路口舉牌尋找證人。
或許真是老天爺有眼,不忍目睹不公的發(fā)生,還真被他找到了一個證人。證人是一個擺攤小販,當日剛好在案發(fā)地點附近擺攤,路過時正好撞見了這一幕。
大嬸說:“那天我剛好看見幾個小孩要去扶人,那老太就緊緊抓著小孩說人家撞了她。”
可是大嬸的證詞,很快被龔紅春提出異議,他認為周大嬸只看到了小孩要去扶人,并沒有看見小孩撞人,這也可以說是幾個小孩撞了人想補救去扶人呢。
更直指大嬸是江家找來的“托”,做的假口供。
江家啞口無言,只能繼續(xù)尋找證人。很快就有了新證人的出現(xiàn),而且這位還帶來極其有力的證據(jù)——一段視頻。
當日他恰巧路過案發(fā)地點,見到蔣老太坐在地上呻吟,出于好意,他也想上前扶老太一把。但他看過不少扶人反被訛的新聞,心里有點顧忌,思索之下打開了手機錄像。
但他正準備上前時,江小云和他的朋友們搶先一步扶起了老太。而后面的事情就正如大嬸所說那般。
他近期剛巧又路過案發(fā)現(xiàn)場,一看到江丕東的尋人啟示就立馬將這段視頻提交給了江家,并表示如果未來對簿公堂,自己也愿意出庭作證。
有了這段視頻,事態(tài)發(fā)展再一次反轉,不僅法院駁回了龔紅春的狀告,警方還依法拘押了龔紅春。
只是直到兒子被捕,蔣老太仍然死心不改,還在堅稱是江小云撞了自己,還在庭上發(fā)毒誓:“如果我說謊,全家死絕。”
真相大白之后,江丕東說:“孩子這幾個月以來一直悶悶不樂,這才終于有了笑臉。”
盡管蒙受了如此冤屈,經歷了這般不公,江小云卻始終沒有后悔當時的勇敢和善良:“如果再來一次,我仍然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