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好公開課是新教師成長的必經(jīng)之路,也是老師教學能力快速成長的高速公路。教師隊伍中的很多老師,往往雖然備課很充分,甚至把其他有經(jīng)驗的老師的公開課照搬到自己的課堂,結(jié)果卻還是差強人意、收效甚微。
除了有扎實的學識和精心的準備,細節(jié)決定了一節(jié)公開課的成敗。好的學校和老師會有很多堅持的原則和技巧,不妨拿來試一試。
學校必須堅持的一條原則:
老師為學生上課,不為教案走課
特級教師薛法根先生關于如何上好公開課曾說“要為孩子上課”。很多老師上公開課總把教案牢記心中,唯恐下面的臺詞忘記,也唯恐不能把精妙的教學設計呈現(xiàn)出來,往往關注了教學臺詞,忘卻了學生。
不少老師眼睛明明看著學生發(fā)言,其實心里還在惦念著下邊要講什么內(nèi)容,至于學生回答了什么,回答到哪一步,對學生的話語如何評價,都是在表面的平靜下,慌亂地抓住不著邊際的言語予以應對。應對巧了,可能順暢往下推進,偶爾也能出現(xiàn)一點“亮色”。而更多時候,教學效果與教學預設相距甚遠。
是不是把“為學生上課”這句話記下就能上好公開課?并不是。學校要提醒老師在平時教學時多加歷練。就像金庸小說中的段譽最愛練的武功是“凌波微步”,既不必練氣、也不必舉重,只要一直練習走路就好了。如果每堂課不是為考試上課,而是想著為學生上課,不想達到理想教學的效果都很難。
幫助老師做好3項課前準備
??善用奇兵:切忌班級臨時組合
用什么學生上課很重要。學生一定要用原班,最好用整個班級。萬一因場地限制,無法讓全班學生上臺,不要只選成績好的孩子。有些成績好的孩子,考慮問題會深思熟慮,發(fā)言往往不容易出彩。建議找一些調(diào)皮的孩子,因為調(diào)皮的孩子在公開場合喜歡出風頭,這些孩子,往往可以成為公開課上的“奇兵”。這樣,公開課就容易出彩。
有時,學校有怕一個班級不能出彩的顧慮,選出不同班級成績優(yōu)秀的孩子,臨時組成一個班。這是最要命的,因為公開課的舞臺是陌生的、老師和學生是陌生的,如果同學之間也是陌生的,那就危險了。要知道,人在陌生的環(huán)境中,是不太愿意開口的。所以,學校在幫助老師準備公開課時,千萬不要兩三個班級臨時組合。這是大忌。
??預則立:提前溝通好預習任務
凡事預則立。如果公開課老師有預習任務要布置,最好直接和帶班的老師對接,把預習要求以書面和口頭相結(jié)合的方式,誠懇而細致地委托給帶班老師。否則,萬一中間人忘記了或者執(zhí)行不到位,是很糟糕的。
還有一點需要強調(diào),千萬別讓帶班老師過度指導。若學生將文本研究得太透了,上課就沒勁了。如果公開課的課堂實錄博客上有了,不要引導孩子們?nèi)リP注。
??糧草先行:切忌課件喧賓奪主
兵馬未到,糧草先行。課件在的公開課上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,它使得課堂從冷兵器時代進入到火器時代。
然而任何一項新的技術,它既可能是對人的解放,同時也可能是成為對人的束縛。老師要防止課堂被線性的PPT課件所束縛,課件制作要結(jié)合聽課學生的基礎和水平。過于精致美妙的課件可能會奪走學生的注意力,留給學生主動思考的空間較小。
老師可以不用精美但特別費時的FLASH,而只采用最簡單的PPT,去除課件中一些非必要的教學程序的設計,以免成為成為課堂進程的枷鎖,讓課件更多成為高效率、高質(zhì)量的資料呈現(xiàn)手段,配合課堂走向師生間的深層對話。
值得提醒的是,課件一定要提前安裝。安裝好之后,拔掉投影連接線(免得提前讓學生和孩子們看到?jīng)]有了新鮮感),在電腦上運行一遍。免得因為PPT版本不同或音頻、視頻播放器不同,而中途出現(xiàn)課件故障。
課上預熱的兩個技巧
??好的課前談話先聲奪人
課前預熱得好,往往會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。如果沒有提前接觸學生的時間(或者不允許提前接觸),那么2-3分鐘的談話,是很必要且很重要的。好的課前談話,教師通過三言兩語,學生就會馬上放松下來。這是最理想的。課前談話,總結(jié)起來,要注意如下幾點:
第一,時間要短。一般控制在5分鐘內(nèi),否則談話時間太長,容易導致孩子們興奮過頭或者師生聽覺疲勞。
第二,話題要精。大部分老師課前談話,喜歡在自我介紹之后,讓學生自我介紹。而孩子們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,自我介紹,容易雷同且不容易出彩的。往往一開始,就把課堂氣氛搞僵了。因此,談話的話題,要精心設計。最好和今天所上的課有一些關系,既是課堂預熱,又為課埋下伏筆。比如上《看圖片寫故事》這節(jié)課時,課前可以和孩子們聊自己喜歡什么動物。2分鐘后,出示拍攝于加拿大的北極熊母子溫馨生活的畫面,讓孩子們說說,喜歡哪幅畫。這個談話,就和后面的課堂緊密勾連——課上用來寫故事的圖片,是溫哥華街頭人們愛護過馬路的鴨子的情景。這樣的談話,就有了高度的相關。
第三,氣氛要活。課前談話,最好讓孩子們適當?shù)匦σ恍?,若是低年級,可以讓孩子們肢體動起來。笑和動,是放松的最好手段。
??巧用課前故事調(diào)動氛圍
許多老師在上公開課前,為了緩和一下緊張的心情,往往會先講一個笑話或者故事。然而由于笑話與故事與課文本身缺乏有機的聯(lián)系,使得這一招也就僅僅停留在有趣的層面,而未能使課堂因此豐厚起來。其實課前故事若選擇精當,處理巧妙,它能夠成為課文學習的有效的“前奏”,而不僅僅只是課堂的點綴與修飾。
例如,干國祥老師上公開課《兒子的旋律》,文章的主題是“結(jié)束,意味著新的開始”和“新老交替,繼往開來”。上課去,他用兩三分鐘時間介紹了那一年風行全球的暢銷書《誰動了我的奶酪》,而書中小矮人哼哼與唧唧,小老鼠嗅嗅與匆匆的故事,恰好回應公開課主題。
一般說來,課前的“同結(jié)構(gòu)小故事”可以達到以下功能:
1、激發(fā)興趣,吸引學生,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將要討論的“問題”上;
2、促使反思,引發(fā)學生對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與物進行深度思考;
3、使學生親身介入到故事-問題場景中;4、測試學生的理解能力,為教學的展開及控制下一問題或程序的難度提供依據(jù);
5、最重要的,一錘敲定“基本主題”的方向,幫助參與學習者確定他的“原始立場”。
6個法寶為公開課“加分”
“左顧右盼”牢牢抓住學生注意力
盡管臺下有很多教師在聽課,隨著教學的推進有的學生注意力難免下降,往往跟不上老師講課的節(jié)奏或思維。
如果教師只炯炯有神地關注那位起來發(fā)言的孩子,或者低頭朝下側(cè)耳專心地傾聽那位學生的發(fā)言,而目光沒有和其他學生交流,再請其他學生回答問題可能效果差強人意。
上課時,教師要左顧右盼,讓每個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注。如此才能確保每個學生注意傾聽,參與對話、發(fā)言。
無關話語構(gòu)建靈動課堂
有人說有效教學、高效課堂要從“上課沒有廢話”做起。課堂教學中,廢話不可能沒有,只是多少而已。沒有一句廢話的課堂,別指望課堂生動起來,這樣的課堂也遠離了教學生活的情趣。有時“廢話”是師生拉近心理距離的需要;有時“廢話”是教學銜接的需要;有時“廢話”是教學鋪墊的需要。誠然,語言精練,要言不煩,高效課堂是我們的追求,但主題音樂也需要輔助伴奏。
在糾纏處,迅速抽身
面對人數(shù)較多,且發(fā)言踴躍的班級,教師似乎沉浸在彼此歡快的美妙對話之中,忘記了周圍的存在。切記,教師不能戀戰(zhàn),該抽身時就抽身,否則拖堂那是一定的。因為教學時間是個常數(shù),教師要有教學節(jié)奏的意識。
“請你回答”,所指要清楚
“你們思考思考,請大家回答一下,同學們來讀一讀,做一做……”這是某些教師的常用語。有的學生因教師言語指代不清,所指不明,而不能投入到思考探索之中,潛意識里認為:反正有人會起來回答的,與我好像沒有多大關系。
當我們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時,不妨多說“你”,“每一位同學”,少說“你們”“大家”“同學們”。后者,會把學習任務分擔給眾人,而不是“我”,不利于激發(fā)兒童學習的投入度。不僅教學指代要清楚,交代事項也要明確。模棱兩可的模糊問題常會令學生的思維旁逸斜出。特別時小學生年齡小,動作慢。教師交代兒童學習事項時,不妨把話語說得慢一點,具體一點,少說長句子,多說短小的句子。比如翻書做練習這件很小的事情,老師可以對低年級的小同學說:“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30頁,找到第3題,讀清楚題目再做下來。”
仔細琢磨琢磨,教師課堂教學語言還是有點學問的。有時講到興奮之處,聲音會始終處在一個高亢的狀態(tài),一味的聲音高亢,并不是好事,它會產(chǎn)生審美疲勞感。一堂課下來,講課本人的嗓子受到損傷事小,學生的聽力受到損傷那問題就嚴重了。抑揚頓挫,和風細雨,娓娓道來,會起到同樣的授課效果。
給點掌聲,不是教師的賞賜
當學生回答令老師滿意時,有的教師會順口一句:“給他點掌聲!”
“把掌聲送給他。”回答問題的學生被動地接受了教師的賞賜。教師滿意了,其他學生滿意他的回答嗎?贊美既要考慮被表揚學生的感受,也要考慮贊美者的心態(tài),不能只站在教者的立場上去贊美。
不能說凡是符合老師口味的就表揚,不符合我老師口味的睬都不睬。在表揚學生的形式上要多樣化,既可以是師生言語的,也可以是師生體態(tài)表情的,還可以是動作的。例如,贊同學生的觀點,老師可以點點頭、豎一個大拇指。贊美也要征求大部分同學的看法。不妨問問學生,大家可否用掌聲贊美他呢?
少說書面語,多說大白話
教師要善于把教學設計中的書面語轉(zhuǎn)化為日常口語的能力。長期照本宣科的教師,會逐漸淹沒了自己的言語智慧和即興表達的天賦與能力。
比如,請學生概括段意、文意,老師經(jīng)常說:“誰來概括這段話(這篇課文)的意思?”對于中年級學生來說,“概括”一詞似乎文縐了一些。不妨把 “概括”說成“誰能把這篇長文說短些呢?誰能把這一自然段說短些呢?”特別是對小學教師來說,在表達語體風格上,老師應由“以教案為本”向“以語為本”轉(zhuǎn)化,善于運用鮮活的兒童口語,重視課堂言語交際的功能。教學語言要有情趣化,適切兒童的言語,適切兒童的情感。
假如在教師的知識結(jié)構(gòu)里,壓根就沒有這種言語轉(zhuǎn)化的意識,就別指望課堂生動起來。善于把復雜的問題,用通俗的話語表達出來,讓學生易懂、好做,是上出一節(jié)精彩公開課的重要法寶。
課后別忘一個“殺手锏”
其實一節(jié)好課,不僅學生獲得了發(fā)展,老師也同樣應該得到發(fā)展,這就是教學相長。
平時將每次教學過程中的感悟、反思寫下來,它會成為老師教學生涯中一筆寶貴的財富。
下次再準備公開課時,老師可以經(jīng)常把以前寫過的教學反思瀏覽一遍,力求避免曾經(jīng)在課堂上出現(xiàn)過的不足和失誤再次出現(xiàn),這對授課會有不少的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