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廣州市拍賣市場上賣出了兩棟具有一定歷史的“民國風”別墅:這個恤孤院路春園后街8號、10號的標的,經過75輪叫價爭奪后,最終以4605萬元成交。
別以為這個數(shù)字是天價,雖然它比起拍價高出了10%,但在周圍地產經紀的眼中,這兩棟別墅起碼值八九千萬元甚至超過1億元。
以為是老破別墅?已是網紅打卡點
恤孤路,老廣們對此有較深的記憶。以往達官貴人聚集的“東山小洋樓”,主要就集中在恤孤路、新河浦路一帶,它們幾乎都是中西合璧的低層院落式傳統(tǒng)民居,建筑多建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。
新近通過拍賣成交的春園后街別墅,同樣也經歷了近百年的滄桑。羊城晚報記者走訪前還想象過這兩棟小洋樓年久失修的模樣,到了現(xiàn)場卻發(fā)現(xiàn)太驚艷——
兩棟獨立的別墅“握手”而立
從一樓門口小清新的招牌可見,這里正在經營餐飲生意
年輕的小哥哥見有客到,熱情招呼記者進去喝杯咖啡。
右邊別墅的一樓,進門后是做舊裝修,剝落的墻體清晰可見
左邊別墅的一樓,有復古的花磚,中西結合的裝修風格
在這里喝下午茶好像能和歷史對話
這個標的在拍賣公告上顯示有租賃關系,羊城晚報記者在現(xiàn)場了解得知,現(xiàn)在的經營者就是將房子承租下來做生意,起碼會經營好幾年,“聽說每年這兩棟樓的房租都以百萬元計”。
這里環(huán)境清幽,緊鄰中共三大會址,在經營者的重新整飾修復后,這兩棟別墅成為很多年輕人的網紅打卡點。
上一手3000萬購入,最早是旅美華僑物業(yè)
對于這個標的,拍賣公告上的信息比較少,只顯示原業(yè)主購入該房屋時的價格為3000萬元。
別墅內部裝修得模樣光鮮,但外墻仍透露出一絲衰敗的模樣
一位知情人士告訴羊城晚報記者,這些洋樓大多數(shù)都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造,大概是民國時期。拍賣的這兩棟別墅最早是旅美華僑物業(yè),兩兄弟各有一棟,“有希望兄弟守望相助的意思”,但似乎一直無人居住,很長一段時間空置,轉售后也無人居住,所以年久失修,很多墻面破損,出現(xiàn)滲水等情況。
對于4605萬元的成交價,該人士表示“單從數(shù)字上看,這個價格很筍,但背后的糾紛手尾可能不簡單,畢竟年代久遠,所涉及的人和事估計不容易理順。從現(xiàn)在房子所在的地段和周圍氛圍來看,這里起碼價值1億元甚至更高”。
新河浦一帶很多別墅都進行了修復
一位有修復經驗的業(yè)內人士介紹,像上述這種七八百平方米的舊別墅想要修復,涉及主體加固、改造空間、設計費及裝飾等工程,費用不菲。別墅里的經營人員告訴羊城晚報記者:“這里的修復裝飾費用要好幾百萬元。”
據(jù)介紹,拍賣成交的這兩棟別墅,建筑面積共約768平方米,為樓高3層的獨立別墅。一位內內人士告訴羊城晚報記者,以前這里真的有破敗感,最近十多年逐漸修復后人氣才旺了起來,更有煙火氣,別墅也越來越受市場歡迎。
“我的朋友在新河浦路也有一棟3層高的小洋樓,有買家出價到2億元,業(yè)主也堅決不賣。”在署前路一個地產中介地鋪里,經紀黃先生介紹,這里的別墅最起碼也是兩三千萬元一棟,但幾乎沒有業(yè)主愿意賣。“你若是想租,倒是可以找一找,不過現(xiàn)在放租的也很少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