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華教授劉瑜曾有一句名言,教育必然存在分層,這是很現(xiàn)實的“參差”,只是很多家長不愿意接受罷了。在小學的時候,一名學生的態(tài)度和潛力其實就有所顯露了。
在同齡人還不明白學習的意義時,總有一些同學早就“贏在起跑線”,根本不用老師和家長多少督促,對自己的要求就十分嚴格,連大人看到都覺得自愧不如。
別人家的孩子,小學生得97分,邊哭邊吼:不是真實水平,要重考
我們知道小學階段其實同學們成績距離拉開得不是那么明顯,尤其在教育水平比較好的學校,可能考80分都要排在倒數(shù)了。那么班里的學霸們,較量的往往就是幾分之差。
這名男生叫小智,光是聽這名字就知道大概父母也希望他有智慧吧。別說,小智還真的沒讓家長失望,數(shù)學答了97分。這在很多學生中也已經(jīng)不容易了。
不過他可沒有那么容易自滿,對于一個追求高標準的小學生來說,丟了3分跟考砸了無異。當時已經(jīng)是9:40了,不少小學生已經(jīng)睡覺了。
但是小智非常難過,根本睡不下,他委屈地哭了還大吼道“這不是我的真實水平”,并希望母親可以再給他一套試卷,這次他一定要答出更完美的答卷。
考慮到已經(jīng)不早了,母親其實想讓他今天先休息,可是小智依然堅持。不得不說,這樣認真的小學生真的太少了,讓很多家長感慨:換了自己孩子,只會跟更差的比。
學霸的痛苦你不懂,對他們來說丟了3分可能真的很不甘
站在普通同學的角度,學霸總是說著一些“凡爾賽”語錄,叫人哭笑不得。比如“這道題多簡單啊”、“這次又沒有考好”,然后看著他們用實力碾壓眾位同學。
其實對這些尖子生來說,他們丟了3分的痛苦是很真實的?;蛟S很多人都有這種體驗,90分的學生考了85分就會被批評退步,30分的學生考了40分就被表揚。
在老師和家長眼里,已經(jīng)對他們的要求標準不一樣,可有時這些期待未嘗不是一種更大的壓力。差生可以馬虎,但如果他們馬虎是絕對不容許的。
這種要求在潛移默化中,便成為了學生的思維習慣,不需要家長逼著學習他們自己也會注意。雖然自律是好事,不過如果不服輸?shù)男膽B(tài)變成了極度完美主義,其實并不適宜長期發(fā)展。
所以很多家長在評論中提醒這位母親,需要重視起對孩子的心理調(diào)節(jié)。不管任何年紀、任何學業(yè)階段,做題時有失誤是個非常正常和普遍的現(xiàn)象。
就算是頂尖的學霸,這種情況也偶爾會發(fā)生,以后注意盡量減少就行。小智還這么小就對自己這么苛刻,容不得有瑕疵,無論對學習還是性格培養(yǎng)都不是好事。
認真學習的學生,為家長省去很多“麻煩”,但他們更需要安慰
小智只是很多乖孩子中的一員,現(xiàn)實里這種自己認真學習,不用家長嚴加管教就力爭上游的學生也不少。很多父母覺得是自己有福氣,省去很多麻煩。
筆者也是過來人,非常清楚其實這類學生更加需要父母的關(guān)心和安撫。他們很在意自己是否完美、成績能否保持前茅,很大概率也是想要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肯定。
有時候我們覺得這些好學生自己可以搞定一切,不給家長制造麻煩。但他們也會面臨學習上的困難,或者生活中的煩惱,只是他們可能選擇自己消化。
如果家里的孩子出現(xiàn)了類似小智這種,對自己的成績或者某方面過于追求完美,家長一定別忽視,更不能把這當成一種“榮耀”,因為眼前的自律藏著隱患。
世界上沒有什么是完美的,不要讓小學生從小就養(yǎng)成這種思維,這跟精益求精已經(jīng)是兩回事了。如果以后遇到挫折,發(fā)現(xiàn)很多事情是不可控的、自己的能力不是無限的,他可能會崩潰。
(圖文來自網(wǎng)絡(luò),如有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刪除)